广播级用户除了关注上述应用特征之外,更关注下列特征:
广播级非编应用:
1.视音频指标。广播级应用对于音视频质量要求有着明确的定义。无论是CCIR601,还是高清演播室标准,都明确提出对SDI通道的要求。PQR、幅度、抖动、过冲、总谐波失真…每一项都有极其严格的指标要求。比如D3-Edit全部提供SDI(标清或高清)接口,并且全部指标符合广电总局甲级标准。
2.严密的设备使用权限管理。用户的制作部门,越来越像一个大工厂,产出的是节目,而编辑设备就像工厂中隆隆作响的生产工具,设备的使用管理非常严密。什么人可以使用什么设备,使用设备中的哪些功能,可以使用多长时间,都需要专业的软件进行管理。而一个使用者可以使用多少硬盘空间,有没有权限对共享素材进行调用、修改、删除操作都有明确的定义。所有这些都需要有效的管理,否则就是事故。
3.多人、多部门配合节目生产。大量时效性极强的节目需要多专业的通力协作,就像汽车工厂的流水线作业。新闻有文稿、有串联单、有通稿;专题有脚本、分镜头本、场记和导演笔记;即使一般的栏目也有包装、音频制作的需求;最后所有节目可能都需要分布式的合成打包、转码迁移、技术审查、归档等等。非编作为编辑的核心设备,需要与各个子系统打交道,与新闻、收录、打包、转码、播出、演播室、媒资都要有接口,让视音频不仅要行的通,还要行的快,还要自动化。
4.Turnkey安全保证。广播级非编一般提供TurnKey(开钥匙,意即整机交付,用户只负责开机即可应用),这背后是整个设计、生产和质控团队的努力。以D3-Edit为例,它的整机结构、前后面板及接口、风道、散热都经过精细设计,出厂前必须进行高温、高湿以及长时间烤机;ISO、CCC、CE、RoHS认证一个都不能少。
5.海量数据管理。正在制作中的节目,待播/正播的节目,存档的珍贵历史镜头,无不受到严密保护。加上动辄上万条的素材量,搜索、查询压力都不小。数据库作为基础层应用,广播级应用通常选用企业级数据库产品配合包括非编在内的制作设备使用,比如Oracle、IBMDB2、SQLSever2005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由于业务特征不同,用户在选购非编设备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是以上谈到的也不是绝对的。随着用户视频制作越来越走向专业化,自然对所用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专业级用户中拥有演播室,或者拍摄高清电视剧的也不在少数。相反,电视台用户也在进军以往没有涉及的领域,比如开办网站进行直播、点播,移动电视、手机电视业务的开展,发布渠道也逐渐丰富起来。顺应这种潮流,广播级非编和专业级非编各自都在不断发展、完善着自我,这两类产品从功能上、价位上和应用上都可能会产生一些交叉。这是我们乐意看到的情况,毕竟,用户会因此多了一些选择。选择什么,还得看应用而定。借用一句老话:“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