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处理视频 > 视频制作实例 > “喜羊羊与灰太狼”背后的故事(2)

“喜羊羊与灰太狼”背后的故事(2)

2009-04-15   中国新闻周刊 / 万佳欢 点击: 标签:喜羊羊 灰太狼 故事
   

  用中国话讲好莱坞式故事

  作品的热度充分说明了小朋友们的满意程度。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喜羊羊与灰太狼》陆续在央视少儿频道、北京卡酷、上海炫动卡通、湖南金鹰卡通、深圳宝宝动画剧场等全国近50家电视台热播,最高时曾创下17.3%的高收视率。

  2007年的上海动漫节,广州原创动力公司的几个人偶演员在做完户外表演后,居然发现大批小朋友围在外面,等着问演灰太狼的哥哥要签名。

  一旁的卢永强这才意识到:“喜羊羊”真的火了。

  2008年年初,“喜羊羊”已经播出了520集。520集的概念是,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播半小时,可以足够播出一年。主题图书也已经卖出200万册。

  卢永强觉得市场已经铺开,于是他开始策划想做一部电影。

  因为上海旋动卡通频道与广州原创动力有合作关系,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几位负责人年初到广州原创动力考察,卢永强趁机向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而对方在《风云决》后也在着手策划第二部动画电影,双方一拍即合。4月底的杭州动漫节上,电视动画片《喜羊羊》改编的动画电影,由上海文广、广州原创动力及北京优扬文化传媒三方共同合作出品的方案最终拍板。

  作为影片的主要出品方,上海文广集团(SMG)之后对“喜羊羊”电影的宣传推广也是不遗余力,旗下13个频道、多个广播频率和新媒体轮番“轰炸”,而且在“喜羊羊”电视片播出时段进行大量针对性的电影宣传。“喜羊羊”后来取得票房奇迹,SMG的宣传铺广不可忽略。

  剧本和一些新形象的设计在2008年上半年迅速完成。6月之后,影片正式开拍,历时半年。电影上映后的热烈反响让专家、影评人及制作方都大跌眼镜。“8000万票房,真是一个奇迹。性价比远远超过《功夫熊猫》!”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感慨道。对于一部动画片来说,票房上千万就很不容易了。

  《喜羊羊》电影的成功,也让国内动画创作者们发现,国产动画前进的道路上其实有规可循。

  首先是成功的模仿。就像《疯狂的石头》借鉴盖·里奇多主线交错的影片叙事方法一样,观众很容易就能从《喜羊羊与灰太狼》里找到《猫和老鼠》《蓝精灵》、甚至《哆啦A梦》的影子。编剧黄伟建坦言自己创作的时候肯定有模仿的成分。“这个没必要回避。我们这代人难免不受到国外卡通的影响,而且人家是一个成功的模式,为什么不借鉴呢?”

  尽管存在借鉴,但在中国动画发展到“二次模仿”的大背景下,“喜羊羊”所着重模仿的显然不再是动画技术和简单的模式,而是“说故事的方式”。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影视剧中心副主任王磊表示,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如何表达一个有趣的故事是中国动画目前最需要向好莱坞学习的。他认为,“好莱坞说故事的方式并不是美国独有的方式,而是全世界都能通用的、娱乐的、吸引大家心灵的方式。”

  《喜羊羊与灰太狼》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它拥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开放式故事结构——“狼永远抓不到羊”中所产生的滑稽是观众们永远期待的。“而以前的国产动画是没有期待的。”王磊说。

  除了讲故事的手法学习国外经典,《喜羊羊与灰太狼》还准确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语境,而且明确地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受众。

  王磊认为,无论从目前的市场环境考虑,还是从传达教育价值观效果的角度出发,动画片最重要的目标受众都应该定位在十岁以下的儿童身上。他们没有大孩子们接触各种媒介信息而形成的非稳定性,有很大的机会接触国产动漫,且消费力强。

  在这一点上,孙立军也有相同的认识,“中国要做原创,一定要从孩子做起。真正有时间每天坐下来观看动画片的成人不多,目前的市场毕竟有限。”包括《魔比斯环》《宝葫芦的秘密》在内的一些卡通电影盲目将成人纳入受众视野,大打成人牌进行宣传,最终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反响平平。

  实际上,作为动画片的主要受众,学龄前的儿童非常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这样简单的、“恶作剧”似的剧情。而“喜羊羊”播出后的反馈也让制作方吃惊: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没有说教与严肃的意义,这让许多看着日本动漫长大的70后和80后观众丢掉了他们对以前国产影片的反感情绪。无意中,“喜羊羊”的受众群在向年轻家长和部分成年人扩散。

  一个父亲在网站上的留言给卢永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我和儿子一起看了喜羊羊,发现我笑了,自己也很惊讶。我多少岁数的人了,居然还会这样!” 很多女白领甚至发出了“找老公就要找灰太狼”的言论。

  “其实‘喜羊羊’所反映出来的人物类型和人物心态和当代社会的孩子、年轻人有很多贴合点,他们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投射。”王磊说。

顶一下
(1)
33.3%
踩一下
(2)
66.7%
相关文章 Top↑
精彩推荐